相关文章
友情链接

杭州市政府门户网站建设经验谈(三)

    在建设“网上政府”的进程中,我们也碰到了一些难题。第一个,就是网上身份认证,这是“网上政府”建设的一大瓶径。我们用市民邮箱的方式,另辟了解决的蹊径。

    由于网络的虚拟性、开放性和无疆界限制,网络上的角色是个跳“假面舞”的人群。如果在政府门户网站上发发言论、咨询政策,虚拟人物也未尝不可;但是要在“网上政府”办事,批准你办企业,同意你出国,没有真实的“你”,显然是万万不行的,所以必须要做网上身份认证。

    国外解决的办法之一是电子签名,目前已经有20多个发达和发展中国家颁布了数字签名法。我国也于今年8月28日,十届人大正式通过了《电子签名法》,将于2005年4月1日起施行。但由于各种原因,我国真正实行电子签名可能还要假以时日。

    我们摸索解决网上身份认证的一个重要办法就是推广市民邮箱。市民邮箱凭杭州市民身份证等个人有效证件开设,采用实名制,并可根据需要引入CA认证,首期推广30万个,最终实现每个杭州市民一个邮箱。目前已超过14万个。

    市民以市民邮箱与政府部门沟通,真实身份不容置疑。可以说,市民邮箱另辟了网上身份认证的蹊径。

    第二是,门户网站办事窗口,如何得到办公系统的支持?如何构成网上办事的流程?这是公认的“网上政府”建设的又一大瓶径。我们总结,要突破这一瓶径,对“一大平台”(门户网站)必须建立起“三大支撑”:政务网络;办公系统;工作规程。这三大支撑是构成“网上政府”的三块基石。

    为了建立这三大支撑,我们重点抓三项工作:

    一是统一全市电子政务网络平台

    去年下半年,我们按照中办发[2002]17号文件和浙政办函〔2003〕88号文件精神,对杭州市党政机关计算机通信网按照政务外网的要求进行了升级改造,重新架构了杭州市电子政务网络平台。今年初,市政府办公厅又专门下发了《关于统一全市电子政务网络平台的通知》,要求各部门、各单位抓紧做好部门政务外网的建网工作或原有计算机网络的迁移和改造工作,尽快接入全市电子政务网络平台,切实抓好电子政务网络平台的整合和统一,从而在网络层解决好内(政务外网)外(英特网门户网站)网之间的数据交换、应用互动问题。为把文件精神落到实处,最近市政府办公厅还专门拟订了《杭州市电子政务网络平台部门政务外网建设技术指导书》,以规范各部门政务外网建设,加快部门原有网络向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平台迁移。

    二是改造提升办公业务系统

    电子政务联系公众、服务公众的总平台是政府门户网站,但要真正实现网上互动交流和审批办事,必须形成机关内部办公业务系统对门户网站的支撑,否则门户网站就会成为信息孤岛,成为摆设。为此,我们在抓好门户网站建设的同时,加快建立和完善内部办公业务系统。去年下半年以来,我们开始实施现有办公业务系统的升级改造工作,通过建设杭州市电子公文交换平台,在市级机关统一配发电子公章,实行统一的电子公文格式标准,并拟在市政府与各部门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实现电子公文的单轨制运行和网上会办、会签,提高办文效率。另一方面,启动网上办事统一受理和反馈平台的建设,通过与市投资项目网上审批系统的对接,对投资项目网上审批事项进行统一受理和反馈的试点工作,并逐步延伸到所有部门的所有网上办事事项,努力在门户网站上实现各类审批、管理、服务类事项的统一受理和反馈,并对网上办事实现全过程管理。

    三是逐步建立与“网上政府”运行相适应的工作体系

    建立和完善一套“网上政府”运行的全新政府业务工作体系,这是对建设“网上政府”的“软件”支撑。目前我们正在这方面进行积极探索,如我们建立了政府信息公开制度,政府门户网站运行管理和信息更新维护制度,网上12345市长信箱和其他互动应用的交办反馈机制,政府门户网站建设和应用维护目标考核办法,等等。另外,我们在工作中也深刻地认识到,要实施“网上政府”运行的工作体系,必须有一批既懂机关业务又懂网络计算机应用的“两栖型”复合型人才。但这类复合式的人才,是哪个大学都难培养出来的。因此我们下决心,从现在起就开始注重培养和造就这样一支政务信息化工作的专业队伍。

    “网上政府”是现实政府的延伸和创新,是“源于现实政府,高于现实政府”的一种组织形态。它充分运用了现代信息和通信技术,打破了传统政府的组织界限,在网上构建一种新型的信息传播模式,从而形成一种完全开放的矩阵式的组织结构。如果说,传统式政府产生的基础是工业社会,“网上政府”则是在信息社会的基础上产生的新型政府。对我们来说,构建杭州市民的网上政府,是一个崭新的课题,我们刚刚迈出了第一步。我们期待着,在共同建设“网上政府”的实践中,能与同行广泛交流并得到指教。( 伍彬,“中国杭州”政府门户网站)